自古以來,一般人都被命運所控制,而身不由己,只有明理之人,命運約束不了他,正所謂:「賢達之人能安命也。」「了凡四訓」,世人幾乎都曉得是改造命運的寶典。有福份的人,大都能於獲得此書之後,細心閱讀,進而立定志向,力行實踐,以化疾病於無形,掃除窮困的威脅,消除生活的煩惱,達到化凡入聖的境界。
「了凡四訓」,作為修身之銘言,人人可以成聖成賢。用為處世之準則,舉世得以消除災難與業障。確實是自救救人的最佳捷徑。「了凡四訓」,語解精編,內容通俗明朗,又不失原著「了凡四訓」的主旨。讀者
諸
君或者會因程度不一,觀念不同,而有見仁見智的觀點,然其含有「修身律己,安身立命」之道,以及「化凡入聖,超生了死」之理,是明明可鑑的。因此,凡有先見之明的人,都不會放過讀此書的機會,凡是有智慧、有志氣、有作為的人,想了解宇宙人生真相,服務社會造福人群的人,在讀過此書之後,必能逢人介紹傳頌才對,而這些收獲,正是此書所以能夠流傳千古,歷久不衰的原因。
「了凡四訓」,是袁了凡 先生,一生奉行「太上感應篇」的精華所得。開頭所以先談「立命之學」,是為了勉勵世人奮發向上,不要自暴自棄,因為人生的氣數,雖由前生造因而定,但命運的好壞,卻隨著此生心性之狀態而改變,因此以立命之說開宗明義。
第二篇接著講「改過之法」,是因為一般人,都自認自己是無過失之人,而不知改過行善,試想不知改過之人,就像漏了底的容器,行善也收不到效果。為人若諸惡不改,眾善奉行,則功過相抵,等於沒作。若諸惡不改,只略行數善,則就只見禍不見福。因此說:改過是立命的下手工夫,所以第二篇墊上「改過之法」。
人若知過能改,但不曉得行善的道理,也是徒勞無益,因此第三篇接著談「積善之方」,作淋漓盡致的分析行善的道理與方法。初學行善之人,難免會像窮小子忽然變成暴發戶,會有傲慢天下,藐視一切的驕傲作風,因此末篇以「謙德之效」,叮嚀「滿招損,謙受益」的道理。人能謙虛為懷,則行善惟恐不足,才能使立命收到效果,而達到改造命運的目的。
總而言之,「了凡四訓」,雖曰「四訓」,其實是一氣呵成的一篇「立命道理」,確確實實是人生之「至理名言」。
第二篇接著講「改過之法」,是因為一般人,都自認自己是無過失之人,而不知改過行善,試想不知改過之人,就像漏了底的容器,行善也收不到效果。為人若諸惡不改,眾善奉行,則功過相抵,等於沒作。若諸惡不改,只略行數善,則就只見禍不見福。因此說:改過是立命的下手工夫,所以第二篇墊上「改過之法」。
人若知過能改,但不曉得行善的道理,也是徒勞無益,因此第三篇接著談「積善之方」,作淋漓盡致的分析行善的道理與方法。初學行善之人,難免會像窮小子忽然變成暴發戶,會有傲慢天下,藐視一切的驕傲作風,因此末篇以「謙德之效」,叮嚀「滿招損,謙受益」的道理。人能謙虛為懷,則行善惟恐不足,才能使立命收到效果,而達到改造命運的目的。
總而言之,「了凡四訓」,雖曰「四訓」,其實是一氣呵成的一篇「立命道理」,確確實實是人生之「至理名言」。
袁了凡先生,原名黃,字坤儀,江南吳江人。
博學多材,精通河圖洛書之理數,星命之學,堪輿之道,律呂音樂,數學算術,水利,兵備無不獲有心得,並留有著作甚多。「了凡四訓」即其戒子之文。夫人賢,常助之施,亦自記功行。
明朝隆慶四年為舉人,萬歷十四年中進士,歷任寶坻縣長,兵部職方司主事,軍前參贊,督兵等職。
享年七十四歲。明熹宗追贈尚寶司少卿。
博學多材,精通河圖洛書之理數,星命之學,堪輿之道,律呂音樂,數學算術,水利,兵備無不獲有心得,並留有著作甚多。「了凡四訓」即其戒子之文。夫人賢,常助之施,亦自記功行。
明朝隆慶四年為舉人,萬歷十四年中進士,歷任寶坻縣長,兵部職方司主事,軍前參贊,督兵等職。
享年七十四歲。明熹宗追贈尚寶司少卿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