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5月13日 星期三

三字經註解二

曰喜怒        曰哀懼        愛惡欲        七情具

 



青赤黃        及黑白        此五色        目所識

 




 



簡解:喜悅快樂、生氣、憂傷、害怕不安、愛惜眷戀、憎恨討厭、及想要擁有的慾望,是人人都具備的七種情緒。(有智慧、有修養的人能適當的調節控制,不受情緒所左右,做情緒的主人,不作情緒的奴隸。)

 




 



青、紅、黃、黑、白,是我國古代所定的五種顏色,稱為五色(正色),我們很容易就能用眼睛辨別出來。

 




 



酸苦甘        及辛鹹        此五味        口所含

 



羶焦香        及腥朽        比五臭        鼻所嗅

 




 



簡解:酸、苦、甜(甘)、以及辣(辛)和鹹這五種味道,是食物中所包含的五種味道。羊臊味(羶)、燒焦味、香味、以及魚腥味、腐爛的臭味,這五種氣味,是我們的鼻子所聞到的五種味道。

 




 



匏土革        木石金        絲與竹        乃八音

 



曰平上        曰去入        此四聲        宜調協

 




 



簡解:匏瓜與黏土古人作成吹奏的樂器(如笙、壎),革是指牛皮,可以製成樂器稱為鼓,有振奮人心的作用,如晉鼓、腰鼓、博浪鼓等。木製的樂器有木魚、梆子、拍板、祝和敔。(常用於祭孔大典中),石類樂器有磬(石磬),金屬鑄成的樂器有鐘、鑼、鈸、鐃等。

 




 



絲類樂器是因為中國古代用蠶絲作弦,故稱為絲類,有琴、瑟、箏以及後來的胡琴、琵琶、小提琴、吉他等都是。竹製樂器是用竹管穿孔而製成,主要分為笛(橫吹)和簫(直吹)。以上這八種樂器可作為八音的代表,「音樂」可以調和身心,它和「禮」是相輔相成的。

 




 



平、上、去、入是古時候的四聲,講話時咬字發音應該正確,才能讓人聽得清楚明白。(平聲即是現在國音中的第一和第二聲,上聲即是國音的第三聲,去聲即是國音的第四聲,入聲音調短促而急,分佈在國音聲調中。)

 




 



高曾祖        父而身        身而子        子而孫

 



自子孫        至玄曾        乃九族        人之倫

 




 



簡解:高曾祖代表了三代,即是高祖、曾祖、祖父,然後是父親再來是自己本身,往下是兒子、孫子、曾孫、玄孫,一共九代親族稱為九族,包含自身以上的上四代及下四代,是我們的直系血親,和自己關係最為密切。是家族中長幼尊卑基本的倫常關係。(至玄曾三字,為求押韻而對調)

 




 



父子恩        夫婦從        兄則友        弟則恭

 



長幼序        友與朋        君則敬        臣則忠

 




 



簡解:以下是講五倫,五倫彼此之間都有互相對待的原則。父慈子孝,父親慈祥恩愛,子女孝順,夫義婦順從,夫妻之間應該互相尊重體諒。至於兄弟姊妹之間,作兄長姊姊的應該愛護弟妹,弟妹也應該恭敬兄長姊姊。長幼之間要有倫常秩序,朋友相處也要誠實互信真心的交往,領導者對部屬要尊重,部屬對長官應忠於職守認真做事,各盡本分。

 




 



此十義        人所同        當順敘        勿違背

 



斬齊衰        大小幼        至緦麻        五服終

 




 



簡解:從父子恩到臣則忠,這十條義理,每一個人都要遵守奉行,要了解親疏關係,注意先後順序不可以違背。

 




 



古時候父母、祖父母、兄弟、伯叔、外祖父與表兄弟等親人,過世時所穿的喪服都有一定的禮節,不可混亂。(慎終追遠,民德歸厚矣!)(子曰:「生,事之以禮。死,葬之以禮,祭之以禮。」都很注重禮節。)

 




 



禮樂射        卸書數        古六藝        今不具

 



惟書學        人共遵        既識字        講說文

 




 



簡解:學習禮節儀規、音樂、射箭、駕馭馬車、書法、數學,是古人教導子弟必備的六種技能,稱為六藝,現在的學生已經不具備這些才能了。

 




 



只有練習書法寫字,大家仍然共同遵守。已經認識字之後,接著就要講解學習文字的構造和它的意義。

 




 



有古文        大小篆        隸草繼        不可亂

 



若廣學        懼其繁        但略說        能知原

 




 



簡解:中國文字源遠流長,有他獨特的意義,較早有甲骨文、鐘鼎文,再來是大篆、小篆,繼之有隸書、草書、這些都要分清楚不可混亂。

 




 



天地之間的學問廣大無邊,如果都想要學,恐怕會無從學起,不如選擇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日積月累功夫精深,自然水到渠成成就非凡,其餘的只須知其概要,瞭解來源就可以了。

 




 



凡訓蒙        需講究        詳訓詁        明句讀

 



為學者        必有初        小學終        至四書

 




 



簡解:凡是教導初學的學童,一定要講究教學方法,義理講解要詳細,並且考察事實說明清楚。對於文字章句的讀法,與如何分段的方法都要明白。(古人文章不分段,沒有標點符號及注音,這些
都由
老師來教。)

 




 



讀書求學,必須有一個好的開始,才能奠定良好的基礎,應先熟悉宋朝朱熹所著的小學這本書,學習灑掃應對及六藝等,再來深究四書當中修齊治平的大學問。

 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