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曰:「衣敝縕袍,與衣狐貉者立,而不恥者,其由也與!不忮不求,何用不臧?」子路終身誦之。子曰:「是道也,何足以臧!」
*衣(音益,穿的動詞)敝縕袍(敝,壞。縕,音運,舊棉袍。)。與衣狐貉(音胡合,狐和貉的皮做的衣服)者立,而不恥者,其由(子路)也與。不忮(音至,嫉妒)不求(貪求)。何用不臧(音髒,善之意)?
◎夫子說:穿破舊的棉袍,與穿高貴的輕毛裘者站一起,而不感到侷促不安,不以為恥的,恐怕只有子路一人吧!《詩經—邶(音倍)風雄雉(音治)之詩》說:『既不嫉妒別人富貴,也不貪求榮華,此人定不會做甚麼壞事了。』子路聽夫子誇讚他而洋洋得意,成天唸這兩句詩。夫子恐子路心生自滿,對子路說:這是為人應守之道,何足以此就認為美善呢?
【本章重點】
警妒戒貪,乃本份之務,君子所應守,不可以為滿足,性德應更自我提昇。
《補充資料》
子路有志學道,不慕虛文外表,夫子讚之,並告誡不可自滿。聖賢教人修身,千言萬語,而以「不忮不求」為重。忮者嫉賢害能,妒功爭寵;求者貪名貪利,未得患得,既得患失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