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論語07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論語07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7年12月12日 星期二

737論語《述而第七》

737論語《述而第七
子溫而厲(嚴肅),威而不猛,恭而安。

◎夫子待人溫和,但態度嚴肅端莊,威嚴,但並不兇猛暴烈,神情恭謹而安詳自然。

【本章重點】
聖人專注於涵養中和之氣,從容中道,是以盛德流露於平素神態中,令人望之儼然,即之也溫。

《補充資料》

人之德性本自具足,而氣質所賦,鮮有不偏,惟聖人盡性合德,故中和之氣見於容貌神情之中。

736論語《述而第七》

736論語《述而第七
子曰:「君子坦蕩蕩,小人長戚戚。」

◎君子為人處世,全憑天理,符合道義,心安理得,心胸總是平坦寬闊,故心貌坦蕩;小人滿懷私欲,六神無主,患得患失,常常憂戚不安。

735論語《述而第七》

735論語《述而第七
子曰:「奢則不孫,儉則固。與其不孫也,甯固。」

◎夫子說:太奢侈了就會變得驕傲不謙遜,過於節儉了就會流於固陋。二者皆不合乎中道,與其驕傲自大,我寧可寒酸固陋。

734論語《述而第七》

734論語《述而第七
子疾病,子路請禱。子曰:有諸?子路對曰:有之;誄曰:『禱爾於上下神祇』子曰:丘之禱久矣。

733論語《述而第七》

733論語《述而第七
子曰:若聖與仁,則吾豈敢?抑為之不厭,誨人不倦,則可謂云爾已矣。公西華曰:正唯弟子不能學也。

◎夫子說:如果說我是「聖」與「仁」,我怎麼敢當呢?我不過是努力學習聖人與仁者的德行,歷久也不厭煩,又把學到的以之教人,再久也不厭倦,如此而已!公西華說:這正是弟子們學不來的啊!

732論語《述而第七》

732論語《述而第七
子曰:文,莫吾猶人也。躬行君子,則吾未之有得。

◎夫子說:若是典章文學等學問,或許我勉強趕得上別人。至於說親身奉行符合君子的德行,那麼我自認做得還不夠好。

731論語《述而第七》

731論語《述而第七
子與人歌而善,必使反之,而後和之。

夫子和別人一起唱歌,覺得別人唱得好,一定請他再唱一次,然後和他一起唱和。

730論語《述而第七》

730論語《述而第七
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?夫子曰:「知禮。」夫子退,揖巫馬期而進之,曰:「吾聞君子不黨,君子亦黨乎?君取于吳為同姓,謂之吳孟子。君而知禮,孰不知禮?」巫馬期以告。子曰:「丘也幸,苟有過,人必知之。」

729論語《述而第七》

729論語《述而第七》
子曰:仁遠乎哉,我欲仁,斯仁至矣。

◎夫子說:仁離我們很遠嗎?我想求仁,就達到仁了。

728論語《述而第七》

728論語《述而第七
互鄉難與言,童子見,門人惑。子曰:「與其進也,不與其退也。唯何甚?人潔己以進,與其潔也,不保其往也。」

727論語《述而第七》

727論語《述而第七
子曰:「蓋(發語詞)有不知而作之者,我無是也。多聞,擇其善者而從之;多見而識(音志,詳記之意)之;知之次也。」

◎夫子說:不知聖理,而妄自創作,我非此種人。我之致知,在於多聞、多探究古聖之遺訓,揀擇好的道理照著去做;多看多學,且將它記在腦海裡,這樣可以稱得上是次於上智的人了(夫子自謙非生而知之,上智,而是學而知之者,次智)

726論語《述而第七》

726論語《述而第七
子釣而不綱,弋(音益,以綁絲線的箭射擊)而不射宿。

夫子用釣鈎釣魚,不忍心用網攔水捕魚。只射飛鳥,不射睡著的鳥。

725論語《述而第七》

725論語《述而第七
子曰:「聖人,吾不得而見之矣!得見君子者,斯可矣。」子曰:「善人,吾不得而見之矣!得見有恆者,斯可矣。亡(音義皆同~)而為有,虛而為盈,約(窮困)而為泰(富足),難乎有恆矣。」

724論語《述而第七》

724論語《述而第七
子以四教:文(文獻典籍)、行(行為)、忠(忠誠)、信(信實)

夫子教育的內涵是這四項:1.『文』(詩書禮樂等典籍)以載道,學文以致知明道,進而探究宇宙萬物之理。2.日用尋常以『行為』感化引導眾生,『力行大道』以培德。3.『忠』以報恩,盡心力以報效國家,一生始終不渝。4.『信』以立身,為人篤實不欺以致誠。

723論語《述而第七》

723論語《述而第七
子曰:「二三子(夫子稱呼「學生們」)以我為隱乎?吾無隱乎爾,吾無行(行動〝含言語〞)而不與二三子者,是丘也。」

夫子說:弟子們問學於我,中庸之道原本即平易無奇,若疑我有所藏私,我豈敢秘而不宣。我之教學,無不將大道在言行中毫無藏私的明示於眾弟子,此乃我應盡之責,也是我為人處事的風格。

722論語《述而第七》

722論語《述而第七
子曰:「天生德於予,桓魋(音:環頹)其如予何?」

夫子說:天之明命既付予我,要我代天行道,今桓魋雖欲加害我,終不得逆天行事,其奈我何!

721論語《述而第七》

721論語《述而第七
子曰:「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。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」

夫子說:如果三個人一起走在路上,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學習的。若能用心觀察別人的言行,有善的,就應見賢思齊;有不善的,就像拿鏡子照自己,檢視自己是否有不善的言行心態,有則速改,以進德修業提昇自己心性。

720論語《述而第七》

720論語《述而第七
子不語:怪、力、亂、神。

夫子平時不談論的事情有四樣:一、不說怪異惑人之事,恐散佈流傳,影響社稷民心。二、不說勇力鬥強之事,恐人民尚武逞凶而失德。三、不說叛亂悖逆之事,恐觸動惡人肇事之機而致紛亂。四、不語鬼神迷信之事,唯恐誤導人民入迷惑之境,而影響百姓正常之生活。

【本章重點】

聖人對邪正禍福了了分明,取正去邪、趨吉避禍,故不語怪、力、亂、神,使人人得以明真理、行正道,安享堯天舜日之清平盛世。

719論語《述而第七》

719論語《述而第七
子曰:「我非生而知之者,好古,敏以求之者也。」

◎孔子說:我不是天生有智慧,知道很多道理的人,只是仰慕先聖之嘉言懿行,學而不厭地研究先哲遺典,勤快的探究而得來的。

【本章重點】

世人常論聖人乃天縱聰明睿智,夫子恐世人託辭而懈怠,故自謙並非生而知之,是經過不間斷的努力,並在實踐中印證得之,藉此勉勵大家要用心且有恆地學習。

718論語《述而第七》

718論語《述而第七
葉公問孔子于子路。子路不對。子曰:「女奚不曰:『其為人也,發憤忘食,樂以忘憂,不知老之將至云爾!』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