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、 天作之孽猶可違
雲谷又問:「孔老人到底算你終身命運如何?」我從實詳述了過往的經歷。
雲谷說:「你認為自己應該得功名?應該有兒子嗎?」
我想了很久才說:「不應也,官場中的人都有福相,而我相貌輕薄,又未能積德以造福,加上不耐煩,度量狹窄,縱情任性,輕言妄談,自尊自大 ....這些都是無福之相,怎麼當得了官!俗語說:『地穢多生物,水清常無魚』我好潔成癖,形成孤寡相,是無子一因。脾氣暴躁,缺乏養育萬物之和氣,是無子二因。仁愛是化育之本,刻薄是不育之因;我一向潔身自好,不能捨己為人,同情別人,是無子的三因。其他還有多話耗氣,好酒損精,好徹夜長坐不知養護元氣等....都是無子之因。」
我想了很久才說:「不應也,官場中的人都有福相,而我相貌輕薄,又未能積德以造福,加上不耐煩,度量狹窄,縱情任性,輕言妄談,自尊自大 ....這些都是無福之相,怎麼當得了官!俗語說:『地穢多生物,水清常無魚』我好潔成癖,形成孤寡相,是無子一因。脾氣暴躁,缺乏養育萬物之和氣,是無子二因。仁愛是化育之本,刻薄是不育之因;我一向潔身自好,不能捨己為人,同情別人,是無子的三因。其他還有多話耗氣,好酒損精,好徹夜長坐不知養護元氣等....都是無子之因。」
雲谷說:「照你這樣講,世間不應該得到的事還多得很呢!豈僅功名與子嗣。世界上的人,能享千金財富的,一定是有千金福德之人;應該餓死的,一定是應該餓死之報應,這些都是個人自己所造成的,也是取決於各人心性所造成,天只不過『因材施教,因勢利導』而已,並未加絲毫力量,就像人體的輕重,是決定在本身份量,而非磅秤厚此薄彼,是一樣的道理。傳宗接代的事也一樣,但憑各人積德之厚薄。有百世功德之人,必有百世子孫可傳;十世功德者,必有十世子孫以護,那些絕嗣者,必是毫無功德之人。
你既然知道自已的缺點,怎麼不將不發科甲與沒有兒子的原因,盡量改掉,化吝嗇成施捨,偏激成和平,虛偽成虔誠,浮躁改成沉著,驕傲成謙虛,懶散改成勤奮,殘忍化為仁慈,刻薄改為寬容,盡量積德,盡量包涵,珍惜自己,別糟蹋自已;以前種種譬如昨日死,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,這樣必能去除身上的病根,重新獲得仁義道德的新身體。
「血肉物質之身,假若已有定數,然義理之身,必能感動天地而獲福。古有名言:『天作孽猶可違,自作孽不可活』詩經也提過:人若能念念不忘,想想自己所作所為,是否合乎天心,合乎天道,一定能得到好報應。孔老人算你當不了大官沒有兒子,是天作之孽還可避免,只要你擴充德行,廣積陰德,多作善事,則自己所造的福,那有不應驗的道理?易經一書,專談趨吉避凶的道理,若說命運不能改變,則吉又如何取?凶又如何避?易經坤卦有言:『積善之家,必有餘慶。』福及子孫,你相信嗎?」
四、修身立命積德祈天
從此我猛然頓悟,深信此言,即刻拜領受教,而將往日之過失,在佛前盡情表白懺悔,先求登科,誓作三千善事,以報答天地祖宗養育之恩德。
雲谷禪師並指點我,每日所行的善事,記在功過薄上,如有過失,則須功過相抵。並教我持唸「準提咒」,以期有所應驗。他又說:「符籙家說過:『不會劃符鬼神笑。』劃符跟唸咒有異曲同工之妙,劃符時,必須心不動念,靜下一塵不染,在此心如止水,如晴空之刻,開筆一點叫混沌開基,此一氣呵成,一揮而就,心無雜念則此符必靈。為人處世,祈禱天地,改造命運的道理也一樣,須時刻處在此無思無慮的狀態中,則人心即是天心,必能感動天地而得福。」「 孟子立命之學也說過:『夭壽不二,修身以俟之,所以立命也。』一般人都認為夭與壽,是二種截然不同的遭遇,孟子為何說是一樣呢?」「試想,人若能心處於不動慾之境,隨遇而安,善盡生之職責,命必然過得踏實,那麼還有啥夭與壽分別呢?進一步而言豐歉、貧富、窮通、貴賤.........也都只是在心存慾念之後才有分別,正因為世人心存妄念,不敢面對現實,不能以靜心處理順境,以善心安於逆境,因此生死就變成嚴重的二面,一切吉凶禍福、毀譽是非、窮通貴賤,也就困擾世人,而弄得心神不安,永無寧日。」
「 人若能修身養性,去惡向善,安於順逆現實,時刻處於不動絲毫非非之念的「明心似鏡、似光、似無」的境界,則離『返本還原,歸根復命』的境界已不為遠,這樣一切罪惡過失自然也就無蹤無影,命運自然歸於稱心如意,全吉無凶之境,這才是真正利人利己,有價值的行為。」
「還未達到此『無心』之境的人,只要時時刻刻持唸『準提咒』,唸到滾瓜爛熟,有持如無持,無持似有持,連持咒之念頭自已都沒有感覺,類似劃符之時,空靈難言之境,則道必可得,心靈至福至矣。」
從此我就把外號「學海」改為「了凡」,以記念了悟立命之道理,而不落凡夫俗子之窠臼。
「 人若能修身養性,去惡向善,安於順逆現實,時刻處於不動絲毫非非之念的「明心似鏡、似光、似無」的境界,則離『返本還原,歸根復命』的境界已不為遠,這樣一切罪惡過失自然也就無蹤無影,命運自然歸於稱心如意,全吉無凶之境,這才是真正利人利己,有價值的行為。」
「還未達到此『無心』之境的人,只要時時刻刻持唸『準提咒』,唸到滾瓜爛熟,有持如無持,無持似有持,連持咒之念頭自已都沒有感覺,類似劃符之時,空靈難言之境,則道必可得,心靈至福至矣。」
從此我就把外號「學海」改為「了凡」,以記念了悟立命之道理,而不落凡夫俗子之窠臼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