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8月30日 星期三

3. 孟子【論禹、稷和顏回】

三、處世之道其心同論禹、稷和顏回

《孟子-離婁下-第二十九章》
禹、稷當平世,三過其門而不入;孔子賢之。顏子當亂世,居於陋巷,一簞食,一瓢飲,人不堪其憂,顏子不改其樂;孔子賢之。
孟子曰:「禹、稷、顏回同道。禹思天下有溺者,由己溺之也;稷思天下有飢者,由己飢之也。是以如是其急也。禹、稷、顏子易地則皆然。今有同室之人鬥者,救之,雖被髮纓冠而救之,可也。鄉鄰有鬥者,被髮纓冠而往救之,則惑也;雖閉戶可也。」

 有一天,孟子問了學生一個問題:「禹、稷和顏回同樣都是人人心中的聖賢,然而因為彼此環境的不同,所以他們的做事方法也不同;如果將他們所處的時代交換一下,他們的做事方法會怎樣呢?」
學生們都提出了他們各自的看法,孟子邊聽邊笑,最後他做了這樣的結論:「禹和稷都是堯舜在位時的人,那時候政治是清明的、人民的生活是安定的。稷即是后稷,也是堯舜時的農官,管理所有和農業有關的事,其中最重要的事:教導農民如何耕種。后稷為了讓農民的生活更好,他盡心盡力的教導人民如何耕種;為了解決農民的其他問題,他也擬定了各項制度,使農業制度更契合人民的需要。禹是舜在位時,被任命去治水的人;他在治水期間把全部的心力都放在工作。即使是經過自己的家門,都沒空進去探望家人,他心裏所想的是:趕快把水治好,不要讓人民受到洪水的侵襲。」
「然而,顏回卻是生活在一個政治紛亂、民不聊生的時代。在很艱困的環境中,他接受磨練和考驗,早巳俱備堅韌的意志和圓熟的辦事能力;如果顏回生活在像后稷和大禹那樣政治清明、人民安居樂業的時代,他又有出仕的機會,我想顏回也會像稷、大禹一樣,對百姓抱著『人飢己飢、人溺己溺』的態度,進而竭盡心力的為國家、人民服務。這就好比禹、稷是政府裡的長官,現在他們轄區內的人民有了紛爭,即使來不及穿戴整齊,也要趕快去關心了解,幫助排解紛爭。可是,如果不是他們治理轄區發生的爭端,匆忙跑去插手,就容易產生更多的疑難與麻煩。所以,顏回不是政府官員,只要日常生活中的言行都能謹守本分,合乎仁義道德,與聖賢並無差別;歷代聖賢所處的地位不同,所負的責任不同,所做的事自然是不同。」當孟子講解完後,大家都聽得點頭稱是,非常贊同孟子的看法。



【啟示】
孟子是一位辯才無礙的思想家,他常常藉著人物的故事,來啟發學生的思考能力,他希望學生在思考事情的時候,能夠多方面來思考,不要只有直線式的思考。
他藉禹、稷和顏回這三個人所處的時代不同,來說明英雄可以創造時代,然而有時候英雄是時代所創造出來的。禹和稷出生在一個比較平順的時代,他們本身能力好又有悲天憫人的胸懷,更得到賢君的任用,因而共創堯舜禹政治清明的時代,百姓也過了一段相當長的安和樂利生活。

然而,顏回就沒有那麼幸運了!雖然他既賢能又有治國能力,可是他所處的時代是戰亂紛紛的時期,使他無法發揮所長,也無法像禹、稷一樣能夠盡情揮灑自己的專長。但是,在貧困的生活中,他仍能安分守己,時時刻刻流露出本來純善的天性;無論外在的環境如何紛亂,也不做超越自己本分的事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