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2月12日 星期二
820論語《泰伯第八》
舜有臣五人,而天下治。武王曰:「予有亂臣(治亂之臣)十人。」孔子曰:「才難,不其然乎,唐(堯)虞(舜)之際,於斯為盛,有婦人焉,九人而已。三分天下有其二,以服事殷(商紂),周之德,其可謂至德也已矣。」
818論語《泰伯第八》
子曰:巍巍乎!舜、禹之有天下也,而不與焉。
*巍巍乎(形容聖德之崇高偉大)!舜、禹之有天下也,而不與(音育。不與:不因私慾而動搖心志)焉。
◎夫子說:多麼偉大啊!舜和禹乃因德高望重,受禪讓而擁有天下,但並不以位居天子享有榮華富貴,而動搖其勤政愛民的心志。
【本章重點】
居帝位(人爵之極),視一切如幻境,漠然無所動,心在道、行在凡,存公德、忘私欲,是以仁德不求而自得,德望不攀而自高,聖德普化,而為萬世之典範。
817論語《泰伯第八》
子曰:「學如不及,猶恐失之。」
◎夫子說:為學者,勤於學而精進不懈,其用心與努力,好似趕不及的樣子,既明白事理,又戰戰兢兢持之保之恐有錯失。
【本章重點】
心虛能容萬物,勤學易明大道,學無止境,孜孜不倦則能致知;拳拳服膺,躬親體行,常存唯恐遺忘失卻之心,則減少疏漏。夫子舉好學者之心與行,期勉後學篤實效法之。
816論語《泰伯第八》
子曰:「狂而不直,侗而不愿,悾悾而不信,吾不知之矣。」
*侗(音同,無知貌)而不愿(謹厚)。悾悾(音空,無能貌)。
◎夫子說 : 狂妄而不直率,無知而不謹慎厚重,無能而不信實,我真不知其理何在。
【本章重點】
夫子教人應正直誠懇,不可狂妄無知。若能狂而直,無知但能謹厚,沒有才能卻能守信,其人雖有點小過錯,尚有可取之處。
815論語《泰伯第八》
子曰:「師摯之始,關睢之亂,洋洋乎盈耳哉。」
*師摯(音志,魯國樂師)。關睢(音關居,詩經首篇)。亂(樂之末章)。洋洋(美盛貌)乎盈耳哉。
◎夫子說:昔日魯國樂師,摯,出任樂官時,將歌樂重新編排整理,以詩經首篇,關雎篇為樂篇之末章,中和之音優雅悅耳,美妙極了。
【本章重點】
樂者,乃依循中和之理,天性之流露,關雎之樂,『哀而不傷,樂而不淫』,正人倫,敦風化。夫子感嘆,現已難得聞此令人心怡的音樂了。
814論語《泰伯第八》
子曰:「不在其位,不謀其政。」
◎夫子說:不擔任該職務,就不去參與該職務的事。
【本章重點】
有其位則專心致志行其道、盡其職責,若干預職外之事,不僅侵權更易惹禍,故夫子儆戒人勿行逾越職責之事。
812論語《泰伯第八》
子曰:「三年學,不至於穀,不易得也。」
◎夫子說:為學之人,心純乎道,志達乎理,至於三年之久,不謀俸祿,不圖私利而動其心、搖其志,這樣的學者,當今之世很難遇到了。
【本章重點】
夫子所謂的學者,乃學道明理,所求者仁,所施者義,非學求爵祿而謀個人私利。
810論語《泰伯第八》
子曰:「好勇疾貧 ,亂也。人而不仁,疾之已甚,亂也。」
◎夫子說 : 好勇之人,若患了怨恨自己貧窮的毛病,必將為亂。人若欠缺仁德,可善加導之以正,與其相處亦當待之以禮,不可深惡痛絕,否則易促使之為亂。
【本章重點】
好勇而不安分必作亂,惡不仁之人而使之無地自容,亦必導致作亂。二者善惡雖殊,然其生亂則一也。
808論語《泰伯第八》
子曰:興於詩,立於禮,成於樂。
◎夫子說 : 詩經流露至情至性,吟詠詩篇可興起共鳴,鼓舞好善惡(音務,討厭)惡(音厄,不好)的情操。學習禮儀收束放縱的心來調整言行舉止,以立身處事,可以卓然立足於世。喜好音樂以調和性情,可以培養成為完美的人格。
807論語《泰伯第八》
曾子曰: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遠。仁以為己任,不亦重乎,死而後已,不亦遠乎。
◎曾子說:有抱負的讀書人要有堅毅宏大的品格,心胸不可不寬廣,意志不可不堅強,因為肩負重任,道途遙遠。以實行仁道為己任,這事不是很重大嗎?終身為理想奮鬥,直到死才罷休,這一路走來的路程不是很遙遠嗎?
806論語《泰伯第八》
曾子曰:可以託六尺之孤,可以寄百里之命,臨大節而不可奪也,君子人與,君子人也。
*寄百里(方百里的諸侯大國)之命,臨大節而不可奪(改變)也。
◎曾子說:可將輔佐幼君的重任託付給他;可以將方百里的諸侯之國讓他攝政;面臨國有大難,仍志節凜然,不為利害威勢所變動。這樣有才德的大臣,可稱為君子了吧?確實可稱為君子了!
805論語《泰伯第八》
曾子曰:「以能問於不能,以多問於寡,有若無,實若虛,犯而不校(計較),昔者吾友,嘗從事於斯矣。」
◎曾子說,自己有才德,恆持謙虛退讓之心,請教沒有才德者。不以自己見識多,常請教見識少者。有才學而自覺若無,道問學很充實而自覺空虛無物。受人侵犯卻能不與人計較。昔日我的好友(指顏回)一輩子就是誠敬篤實的做這些事。
804論語《泰伯篇第八》
曾子有疾,孟敬子(魯大夫仲孫氏,名捷)問之。曾子言曰:鳥之將死,其鳴也哀;人之將死,其言也善。君子所貴乎道者三:動容貌,斯遠暴(粗厲)慢(放肆)矣;正顏色,斯近信矣;出辭氣,斯遠鄙(粗俗)倍(音義皆同背,背理)矣。籩(音邊)豆(祭祀盛物之器,竹製曰籩,木製曰豆)之事,則有司(有司:執事之官)存。
孟敬子(魯大夫仲孫氏,名捷)問之。斯遠暴(粗厲)慢(放肆)矣;斯遠鄙(粗俗)倍(音義皆同背,背理)矣。籩(音邊)豆(祭祀盛物之器,竹製曰籩,木製曰豆)之事,則有司(有司:執事之官)存。
803論語《泰伯第八》
曾子有疾,召門弟子曰:「啟予足!啟予手!詩云:『戰戰兢兢,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。』而今而後,吾知免夫!小子(指弟子)!」
◎曾子病重,召集學生對他們說:掀開被子來,大家看看我的腳!看看我的手!看看受過傷沒有,我一生謹慎,就如《詩經•小雅•小旻》篇所講的:『要小心翼翼,就像站在深淵之旁,就像踩在薄冰之上。』現在,我可以免於犯下毀傷身體的罪過了!(孝經.第1章,身體髮膚受之父母,不敢毀傷,孝之始也。)
802-2論語《泰伯第八-2-2》
君子篤於親,則民興於仁。故舊不遺,則民不偷。
*(偷:「澆」薄)。澆薄 : 指社會風氣敗壞,人情淡薄,厚道不存之意。君子篤(真誠)故舊(老朋友或固有道德)不遺則民不偷(偷:澆薄。不偷:敦厚)。
◎居上位的人若敦愛敬之道,尊上慈下,人民也會群起效法興起仁德之風。不遺棄固有道德,民風自然歸於淳厚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