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2月14日 星期四

1601-4論語《季氏第十六》

1601-4論語《季氏第十六》
夫如是,故遠人不服,則修文德以來(招徠)之。既來之,則安之。今由與求也,相夫子,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,邦分崩離析(民心離散),而不能守也,而謀動干戈於邦內,吾恐季孫之憂,不在顓臾,而在蕭牆(蕭通肅。“蕭牆”是魯君所用的屏風,人臣至此屏風便會肅然起敬,故稱“蕭牆”。)之內也!」

◎正因這樣,所以如有遠方人民不願歸服,就修好仁義禮樂的好德去感化招徠他們。既已經來歸服了,便設法安撫,使他們安居樂業。現在你們兩人幫季氏料理國政,不但無法令遠方人來歸順,甚至弄到民心四分五裂,你們不能好好守護,令國強民安,卻圖謀在國內動干戈,如此倒行逆施,我怕季孫氏所應憂慮的並不在顓臾,而是我們國君的宮廷之呀!

【本章重點】
夫子以大義凜然欲勸阻權臣之專斷獨行,並藉機嚴責冉有、季路不可助紂為虐。

《補充資料》
1.夫子提出~~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貧而患不安。均無貧,和無寡,安無傾~~的理論,期望上位者能修好德,令近悅遠來,以臻清平盛世。

2.春秋末年,魯國的政權掌握在孟孫氏、叔孫氏和季孫氏三家大夫之手。顓臾是魯國的附屬國,靠近季孫氏的封邑。季孫氏是公族中最有權勢的,又因專斷獨行和魯君有很大的矛盾,也知道魯君計劃削弱他的權力,害怕魯哀公借助顓臾的力量,於是決定派兵攻打顓臾先下手為強。夫子認為魯哀公對季孫氏的專橫跋扈,必尋機懲治而起紛爭,故稱“蕭牆之禍”。蕭牆即門屏,其作用在遮擋外人的視線,防人向門內窺視,臣要到宮室裡晉見君王之前要先經過蕭牆,所以蕭牆之內指的就是宮內,在此也可指魯君。蕭牆之禍:喻自家內部的禍害和爭執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